010-85392755

公司公众号

X

二维码

X

ZS01-1-028-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结构分析

2013-01-04

2009~2011年,三年医改攻坚之战已经结束,随着国家基本医保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医改为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愈加明显。2012年,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首的第二轮医疗体制改革启动,医改正式步入“深水区”。

2012年我国医药经济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政策性药品降价、抗菌药物限用、新修订药品GMP等政策出台,成本压力不断加重,以及药品出口外需不振,使得产业发展并未如往年一样迅猛,增长有所放缓。

2012年我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工业总产值增长放缓

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1]累计完成总产值18770亿元,同比增长20.1%,较2011年增幅下降了6.4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4%,较2011年的9.5%有所下降;但对国民经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17.8%,比2011年(17.7%)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从区域来看,有13个省(市、区)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工业总产值前十位的省(市、区)平均增长速度为22.4%。医药工业总产值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区)累计完成12831亿元,占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5%,比2011年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

工业销售收入增幅下降

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845亿元,同比增长20.1%,较2011年增幅减少了6个百分点。

从区域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销售收入前十位的省(市、区)平均增长速度为19.6%,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区)累计完成12178亿元,占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68.2%,比2011年比重上升了0.5个百分点。

工业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21亿元,同比增长20.4%,较2011年增幅(20.6%)略有下滑。在成本比重持续高位运行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为10.2%,同比减少了1个百分点。

从区域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利润总额同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利润总额前十位的省(市、区)平均增长速度为21.8%。医药工业利润总额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区)累计完成1298亿元,占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71.3%,比2011年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从销售利润率上看,利润总额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区)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1.2%,除河南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外,其他省(市、区)的销售利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商业购销增幅回落

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资料,2012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维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但增幅趋缓。全年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11174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5%,增幅较2011年回落了4.5个百分点。其中,居销售主导地位的药品类销售总额为7874亿元,占整体销售总额的70.5%;其次为中成药类,销售金额为1881亿元,占16.8%;中药材类销售金额为508亿元,占4.5%;医疗器械类销售金额为375亿元,占3.4%。

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942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减少了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减少了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6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107家,下辖门店15.3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7.1万家;零售药品门店总数达42.4万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有119家。

外贸增速明显萎缩

据海关数据整理显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类经济体经济低迷,中国外贸增速明显下滑,同比仅增长6.2%,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中国医药外贸在外需不振、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对手货币贬值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虽然增速明显放缓,但仍实现了进出口总额810亿美元的业绩,同比增长10.5%,增速比整体外贸增速高4.3个百分点,展示了医保行业朝阳行业的活力,但与自身相比,较2011年(39%)大幅缩减。其中,出口额476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幅较2011年下降28个百分点;进口额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增幅较2011年下降30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受国家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医药政策调整逐步显效。2012年,医药工业增速放缓,年中增速止降回稳,工业利润增长慢于产值增长的现象有所扭转,但成本居高不下,医院终端、基层终端增幅低于2011年,零售终端增势稳中走低,加上医药出口形势严峻,出口结构开始调整,成为我国医药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2年度制药工业百强结构分析

“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由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和《医药经济报》共同举办,2012年度的评选活动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评选委员会对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密集式调查。本年度发布的“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化学中间体、药用辅料、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兽用药品,以及化学原料药营收占比超过90%的制造企业均不在统计范围内,同时将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子公司予以排除。

由于评选规则的调整,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结构分析部分指标不能直接与以往历年相比较。但是,正因为评选规则的调整,让我们可以更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境内领先制药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

百强集中度为41.13%

在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企业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家,规模在50亿~100亿元(不含,下同)的企业有13家,20亿~50亿的企业有37家,10亿~20亿元的企业有30家,10亿元以下的有11家。

按2012年度评选规则计算,中国本土制药百强企业合计销售规模[3]达6235.13亿元,占全国制药工业(五子行业[4]产品销售收入15158.29亿元)的集中度则为41.13%。其中前5强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4.89%和8.82%;前10强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9.61%和18.63%;前50强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2.64%和34.28%;后50强企业仅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7.36%和6.85%。

化学药是产业领导者

在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制药工业百强企业所属行业以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居多,有54家,占百强整体比重55.42%,占全国制药工业比重22.90%;中药工业企业有39家,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2.81%和17.71%;生物制剂工业企业只有7家,在百强整体内占比不高(1.76%),占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0.53%)不到1%。

非公有制经济成主流

从经济属性看,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的上榜企业以股份制经济企业占绝对垄断地位,其占百强整体的比重为74.89%,占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为33.18%;上榜的国有经济类型的企业数量(6家)虽不及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类型的数量,但在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中的地位较后者高,分别占13.29%和4.5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类型企业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38%和1.81%。

2012年,我国股票市场低迷,证监会暂缓乃至暂停了新股IPO的申请。2012年新上市的医药企业只有10家(中小型企业板3家,创业板7家),上市数量远低于2011年新上市医药企业数量。

在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拥有70家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下同),而被上市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下属子公司有864家。

东中西齐头并进

在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上榜企业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区)。其中:华北东北地区拥有23家上榜企业,分布在北京等7个省(市、区),占百强整体比重为32.70%;华东地区有38家上榜企业,分布在江苏等7个省(市、区),占百强整体比重为32.09%;西北西南地区有17家上榜企业,分布在重庆等6个省(市、区),占百强整体比重为12.51%;中南华南地区有22家上榜企业,分布在广东等6个省(市、区),占百强整体比重为22.70%。

资金利用度参差

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为46天,比同期全国制药工业平均水平(40天)多了6天。百强企业虽具备资金规模优势,不存在资金紧张或短缺的困境,但如何能缩短货款回笼周期、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益化是企业应该长期关注的问题。

从子行业看,2012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的化学药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与百强整体的平均水平和全国化学药工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均有所滞后;百强中药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均优于百强整体的平均水平和全国中药工业的平均水平;百强生物制剂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远远落后于百强整体的平均水平和全国生物制剂工业的平均水平。

说明:
[1]七子行业:化学原料药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生物制剂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卫生材料工业、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

[2]企业数量:指纳入统计口径的企业数量。

[3]占制药工业比重的数据均为企业工商合并数,以匹配全国制药工业统计口径。

[4]五子行业:化学原料药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生物制剂工业、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